人物生平
其父为医生,在他5岁时去世,母亲和忠实的女仆巴比丽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精神使他终生难忘。幼时曾住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目睹农村破产的境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的疾苦深为同情。他从一所拉丁学校毕业后,进入卡罗林学院学习语言学和哲学。在此期间,他受到卢梭的《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的深刻影响,强化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他曾参加“u2018爱国者u2019协会”,撰文抨击政府,要求民主改革,受到当局迫害而被迫辍学。1768年在涅伊果夫(Neuhof,意为新庄)筹办示范性农场,进行改善农民生活的实验,但这次实验失败了。1774年在涅伊果夫创办了一个孤儿院,收容50多个6—18岁的贫苦儿童,亲自教他们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同时让几个工匠教他们纺纱织布。虽然这次实验在1780年失败,但为《林哈德和葛笃德》的创作奠定了实践基础。1781年2月,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第一部问世(第二、三、四部分别于1783、1785、1787年出版)。1798年,应瑞士政府的邀请,创办了施坦兹孤儿院,继续他的教育实验,但因战争影响,不久即停办。1800年与友人在布格笃夫城创设了一所寄宿制中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1804年迁往伊佛东后,成为名震全欧的学校。1825年伊佛东学校停办后,他悲哀地回到故乡,总结了一生的教育工作经验,写成了回忆式著作──《天鹅之歌》。1827年2月17日在故乡与世长辞。碑文称他:“涅伊果夫贫民的救济者,《林哈德和葛笃德》里的国民导师,施坦兹的孤儿之父,布格笃夫及伊佛东新式学校的创设者,善良的公民,为他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夕话》(1780年)、《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论教学方法》(1800年)、《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年)和《天鹅之歌》(1826年)等。
历史贡献
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的显著功绩,在于创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论体系,特别是初等教育的理沦,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他关于教育的最基本要素理论,奠定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基础。此外,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世有许多很好的见解。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英、法、德、美等国的影响很大。清末以来逐渐传入中国,对旧中国的初等教育也有相当的影响。可以说。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我们今天仍可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值得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观点思想
佩斯泰洛奇的主要思想主要通过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Lienhard und Gertrud)反映出来,本书初由傅任敢据英文本节译连载于《教育杂志》(1935年1月一1936年2月),题名为《贤伉俪》;1959年由北京编译社据苏黎世市罗泰弗尔出版社1946年德文版裴斯泰洛齐全集(八卷本)第一卷译出,列入《裴斯泰洛齐教育文选》第一卷出版。最新中译本为1984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据1959年译本稍作修改,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分上、下两卷,948页,68.4万字。上卷前有徐汝玲文《裴斯泰洛齐的生平、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之一<;林哈德和葛笃德>;》,下卷后附有徐编《裴斯泰洛齐生平大事记》。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葛笃德的言行以及她对儿童教育的活动、县长亚尔纳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坡那镇学校校长格吕菲对教育的改革与探索等的描写,表达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倾向和理想,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法兰西共和国立法会议曾因此书于1792年授予裴斯泰洛齐“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称号。
本书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尖锐批评具有等级性的国民教育制度。他形象地把这种制度比作一座大厦,其上层建筑十分精美,只住有很少的人;其中层住了较多的人,但无楼梯可以通往上层,即使有人企图爬进上层,也会被住在上层的人无情赶下;其下层住的人数很多,他们仅有与上层居民共享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权利,而眼睛被蒙住,生活在黑暗中。裴斯泰洛齐认为,这种封建教育是为少数特权子弟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而贫苦人家的孩子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他对这种状况极表愤慨。在书中通过葛笃德对其子女及其他贫苦农民的孩子的教育及其成就,展示了新教育的道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成为所有人的财富,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杠杆。
2.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它要求教育者对于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跟儿童的本性一致。教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当象当时学校那样压抑新一代的自然发展,而应当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把足以阻碍它或使它偏离正确方向的障碍和影响加以消除。他曾形象地描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认为教育应当在巨大而坚固的岩石(本性)上建立起自己的大厦(形成人),只有永远跟这岩石紧密结合,不可动摇地屹立其上,才能达到既定目的。据此,他力图创立各种新的教育方法,运用教育的艺术促进人依照本性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要遵循自然,符合人的发展的自然顺序和永恒不变的规律,使其得到锻炼和发展。
3.创立要素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到复杂的因素。在本书中只是初步涉及,尚缺乏深度,直到《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才作了系统地表述。在本书中提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要素。认为儿童身体发展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关节的活动,因为只有关节的活动才能保证人有行动的可能。因此体育应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最简单的动作如走路、饮食、搬物等中进行,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既可发展身体,且能训练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技能。他还特别强调军事操、军事游戏、各种战斗活动在体育中的重要作用。还认为儿童体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力量和可能性,体育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成人可以体育为合理影响儿童发展的首要形式。裴斯泰洛齐曾断言:体育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进行。
关于德育,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的德育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但进一步巩固发展则有赖于学校。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在学校,教师对儿童也要建立这种亲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社会大家庭中。所以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儿童对人们积极的爱──从爱双亲到爱兄弟姐妹,进而爱周围一切的人,然后爱全人类,并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的一员。道德教育的方式切忌空谈,而应着重发展情感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行为训练,即“先产生道德感觉,然后才来谈这种道德,进一步我就结合这种感觉来锻炼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道德行为练习的最好方法,是让儿童多做帮助别人的事,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对儿童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影响。
在智育上,裴斯泰洛齐首先要求了解人类智力发展特别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特征,因为这是智育的基础。认为智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名称”,相应的智育任务是“计算”、“测量”、“语言”三项。智育应使儿童的认识“从模糊混乱到较为确定,从确定到清楚,再从清楚到十分明晰”,并特别强调“必须集中地提高智力,而不仅是广泛地增加观念”。因此,他在教学科目和内容、教学计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性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关于教学。裴斯泰洛齐从总的教育目的出发,把智育和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密切结合,提出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指出学校的教学必须成为教育的手段,并以最严格的心理学的艺术来要求,以达到“朴实、一贯、和谐的最高境地”。
在教学内容上,裴斯泰洛齐主张让学习本族语、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并以能促进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繁荣为导向,这与当时封建教育的“神学”中心论相比,无疑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体现了裴斯泰洛齐的大胆革新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裴斯泰洛齐的做法也有不少特点:⑴实践性。主张儿童在“劳作”中学。例如,葛笃德一边教儿童识字、唱歌和计算,一边教儿童纺纱;又如格吕菲在草地教儿童测量,这样大大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与封建教育的旧教学传统相比,这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加强教学的实践性。⑵从简单到复杂。其理论基础是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例如,葛笃德教儿童认字时,“字母”写在黑板上,时而写小写字母,时而写大写字母,轮流着教他们会念会读会写,再运用直观图画让儿童学习初级史地、自然等方面的名称,掌握“名词”,并在此基础上在名词前面加形容词,使学生理解词的含义和属性。如此这般,学生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步一步前进,符合儿童认识的规律。⑶注意发展智力。例如,格吕菲在向小学生教授算术时,就运用表格来让儿童进行演算练习,以此来发展儿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⑷重视练习。例如,在算术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1一10这十个基本数字。他主张通过各种方法让儿童练习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十个数字的计算方法。
5.教育与手工业、农业生产相结合。这是全书的核心,是该书的历史价值所在,也是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的独特贡献。其具体做法是:儿童在学校里要从事纺织;学校要有一块耕地,每个儿童要在他的小畦里耕作;学校还有自己的养畜业,儿童要养护动物;学生还要学习对亚麻和羊毛进行加工,熟识乡村里最好的农场和手工业作坊。在工作和空闲时间,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教学,教他们识字、计算及生活所必需的其它知识。
裴斯泰洛齐特别指出,儿童劳动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劳动教会人蔑视那些跟事实脱节的语言”,帮助人形成精确、诚实等品质,有助于形成儿童跟成人之间和儿童相互之间的合理人际关系。合理地组织劳动,可以促进儿童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的发展。无论是在施坦兹孤儿院的实践,还是《林哈德和葛笃德》中的理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他还强调说:“我的出发点是:把学习和劳动,把教学和工厂相结合,使二者互相融合起来。同时,我认为这 种劳动并不是为了收获劳动的一些成果,而是通过体力的练习,学到劳动和收获劳动成果的能力。”
历史评价
裴斯泰洛齐大力提倡劳动教育,把生产劳动当作学校教育的中心,这不仅对当时为特权阶层设立的只读死书的学校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而且预示了未来资本主义教育的前景。他对劳动形式安排多样性的要求,对于全面发展劳动能力、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步的。但无庸讳言,裴斯泰洛齐所组织的劳动训练还带有明显的小生产性,很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的,甚至要求儿童在校给企业主劳动来养活自己,诚如克鲁普斯卡娅批评的那样:“裴斯泰洛齐的错误只是。他把这种生产劳动理解成了他当时所进行的那种劳动:要么就是给企业主干活,要么就是以不合时宜的方式为本身的需要而干活。”
从世界教育思想史的角度看,其思想的意义在于:在瑞士从封建社会转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当农民受到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压迫时,裴斯泰洛齐力求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他思想的人民性。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裴斯泰洛齐的主张是“与劳动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着的,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这种教育就是发展全面的劳动能力,它与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从中可以获得体力和脑力的发展”。同时,他在本书中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出发,提出并论证了教育与手工业,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突破了封建旧教育脱离社会生产的传统,把教育引导到联系社会物质生产的道路上来,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英国教育史专家博伊德、金合著的《西方教育史》很重视裴斯泰洛齐与康德、卢梭的思想联系,认为裴斯泰洛齐是“比康德本人更好的康德主义者”,是康德“所设想的教育工作中u2018最聪明的专家u2019”,“就裴斯泰洛齐关于学校的性质和目的主要观点而言,在所有基本方面都可以说他是卢梭的学生”,但也肯定了裴斯泰洛齐与他们的重大区别,认为“裴斯泰洛齐的才能,本质上是实际的。和大多数教育家相比,他的教育理论是从他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而且无论如何也没有超过他根据实践所作的最完全的表达。”他们还认为,裴斯泰洛齐学说有两个突出的缺点有待校正。第一,语文要素“从发音和音节开始”有误。学习语言是从句子开始而不是从发音开始,是从全体开始而不是从部分开始。第二,未能恰当地处理学习的较高阶段。在这方面,他既没有打算确定应该教什么科目,也没有确定恰当的教学顺序,而只满足于强调亲身熟悉所研究事实的需要,来改革公认的学校科目。实物教学是他的发明之一,但也可说是一种缺点,表现了缺乏系统的致命缺陷,而不能回答“哪些分类的知识最适于训练已经掌握知识要素的学生的心理呢?”这样的问题。
另外,我们也应认识到,裴斯泰洛齐幻想开明的地主自动地把土地分给农民,并想通过教育这个途径来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都是错误的。同时,他在论述道德教育时,仍未摆脱宗教的影响,承认自然的宗教,承认上帝主宰一切,他的德育思想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裴斯泰洛齐是近代卓有建树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可供我们借鉴。他想通过教育改变贫困人民不幸处境的努力,并将一生全部贡献给这一事业的精神和行动都是进步的,值得称赞和学习。他之所以不能找到劳苦大众贫困的根源和解除痛苦的有效方法,这是他所处历史条件和个人局限性决定的。他的教育主张也不都正确,需要深入、具体地分析、研究。但这些都不能磨灭他在教育史上的业绩。裴斯泰洛齐和他的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作为一座历史的丰碑永存在世界教育发展史的历程中。
裴斯泰洛奇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由此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