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王照(1859~1933)
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话字母”方案的制订人。字小航,号芦中穷士,又号水东,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曾中举人、进士,任礼部主事。在芦台创小学堂,为全国首创州县地方学校。
历史回顾
光绪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回国后曾任“读音统一会”会员、副议长等。在日本期间,仿日文假名,采取汉字偏旁或字体的一部分,制订了一种汉字拼音方案,名为“官话合声字母” (一说他是于1900年回国后在天津创制的“官话字母”,写成《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官话合声字母》一书1901年在日本出版。
后在北京修订重印,名为《重刊官话合声字母序例及关系论说》(北京官话字母义塾,1903年,北京拼音官话书报社,1906年翻刻)。这是我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方案,声母、韵母共62个,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
后创“官话拼音书报社”,出版“拼音官话报”——《人人能看书》。《官话字母方案》强调拼写白话,强调以北京语音为拼写对象,因以一般民众为推行对象而设计务求简易、专拼俗话、以便俗用。他希望通过官话字母的传习,在民众中普及教育,以求富国强民。由于官话合声字母具有不少优点,各地有“官话字母义塾”“简字学堂”等传习机构的大力宣传,在推行中又得到上层社会名流(如严修、吴汝纶、张百照、袁世凯等)的支持,因此推行速度快且声势浩大,前后共推行十年,遍及13个省,是当时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中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一种。
主要过程
曾出版《官话字母义塾丛刊》《拼音对文百家姓》《拼音对文三字经》《拼音对文千字文》《官话字母字汇》《官话字母读物》《水东集》及《初学拼音官话书》系列(包括家政学、地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官话合声字母》方案中所体现的一些观点至今有的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甲午战争失败后,大清王朝堂堂中华帝国却败给了小日本,既赔款又割让土地,这让匀时的光绪皇帝引以为辱,愤念外患日益紧迫,而国内政治却腐朽不堪,因此,也动了锐意改革的念头.戊成年四月,他罢免了翁同和相位,启用康有为,并广下诏书,让下面的官员们提治国建议.身为礼部主声的王照,积枝响应皇帝的号召,大胆地提出了三条建议:一,建议光绪皇帝出国考察,先就近去俄国和日本,去看看人家究竟怎样治国的;二,设立专门教育部,强化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第三,反腐败倡廉,严厉惩罚腐败的朝臣.建议书写好了,但因为他职务太低,不能直接递到皇帝那儿去.因为按照清朝规定,象他这样六品的司局级干部,是不能直接给皇帝提建的,只有通过他的上司转呈,不象现在设有热线电话举报箱之类,普通共产党员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党中央反映.当时,大清政府里面,各个部有两个部长四个副部长,六个人中三个汉人三个满人.汉人只是参与意见的权力,决策权则被满人掌握.王照先找汉人部长替他转交建议书,汉人部长理都不理他.他又去找满人部长,并不无威胁的说,你再不替我转,我直接送到监察部去告你们.满人部长怕事情闹大了,一边答应替他转,一边叫汉人部长去皇帝那告王照咆哮公堂.这个吊满人做事,够缺德也够毒辣的。
好在光绪帝是个聪明人,在收到王照建议书和礼部汉人部长告王照的告状信后,对王照建议十分欣赏,对王照咆哮公堂事,他认为原因在你们这两个部长,是你们不替人家转建议书,人家才和你吵嘴的,再者说了,他是响应上级号召,才写建议书的,你们却不替他转呈,所以,错在你们这些部长们.于是,光绪先免掉这了两个部长的职务,又把王照破格从六品提拔到三品大员,享受部长级政治待遇.谁知这个满人部长可不是好惹的,特别是这个满人部长,他老婆和慈禧太后是亲戚.老公丢官后,她马上哭哭啼啼去找慈禧,当时,慈禧也正正因为光绪在那儿瞎折腾而窝火,慈禧心想,光绪你小子好大狗胆,没经过我同意,竞敢随便任免大臣,你不想混了罢!经过一翻精心策划,与保守派联手,终于把光绪给关起来了,变法就此失败。
变法失败了,搞变法的那帮人倒眉了,这其中自然包括王照.好在孙中山很同情他,托日本友人营救去了日本.到日本后王照与康有为梁启超住一个屋,那两人成天捣鬼,伪造光绪皇帝的"衣带诏",以保皇派自居,到处骗钱.王照是个有正义感的的人,实在看不过去,有一天当众揭穿康梁二人骗人伎俩,弄给康梁在日本没法呆了,远走加拿大.康梁对王照十分恼恨,找了一个姓梁的武师去揍王照,王照害怕,改姓刘回到中国大陆,从此不在关心政治,在山东河北一带农村推广"官话合音字母",以求教育普及,实现自已梦想.其间发生一件匿名革新党人被查出后被慈禧下令砍头一事,他十分震惊也十分害怕,主动到官府自首.因为慈禧杀了那个革命党人引起全世界愤怒,纷纷谴责,慈禧再也不敢杀王照了,只是打入大牢让他受罪.两年后遇特赦,官复原职,此时王照已无意仕途,辞官不做,依然去做他的白话文普及工作.晚年定居北京,先后担任民国政府和日本人"东方文化协会"顾问,"九一八"事变后,看出了日本人要侵略中国的阴谋,毅然辞去顾问职务,隐居起来,后不知所终.
王照一生虽失坎坷,但不失燕赵侠士之风骨,其人格之高超,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