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黄裕生,男,1965年11月生,福建省平和县人,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 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1990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91年到河北省涞水县下乡锻炼;1992年考取哲学研究所在职博士,导师叶秀山先生,199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2年在德国马堡大学哲学系进修访学;2004年被聘为研究员。2006年起兼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2007年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2009年6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项目
1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由与希望:康德实践哲学及其美学的现象学-存在论研究"。
2 2003年至2006年主持并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理性与信仰:重新理解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3 1998年至2001年主持并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重点研究课题"西方哲学中的真理与自由问题--康德哲学研究"。
4 参与叶秀山教授主持的2004年至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哲学中的宗教与科学",负责基督教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部分。
5 参与梁存秀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黑格尔著作集翻译与黑格尔哲学研究"(2007年9月启动),负责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方面的翻译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比较哲学。多年来他致力于以现象学方法把第一哲学问题本身与哲学史研究(特别是德国哲学、基督教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诸如自由、真理、现象、时间、历史、同一性、希望、普遍之爱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努力把对自由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贯穿到对其他基本问题的讨论与理解之中,在相关作品里确立起了一个以自由为基础的理路体系。近年来着力于对现象学与康德哲学、犹太-基督教信仰对西方哲学的贡献、中国古典哲学的普遍主义思想等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主要课程
1 德国哲学研究(以康德与黑格尔为主,研究生课程)
2 《圣经》与西方哲学(研究生课程)
3 近代西方哲学史(本科生课程)
4 现象学与存在哲学(以胡塞尔、马克斯·舍勒、海德格尔为主,研究生课程)
5 西方政治哲学:从霍布斯到黑格尔(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6 西方经典导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7 第一哲学视野下的比较哲学:从耶稣到孔子(研究生课程)
科研活动
1. 在上个世纪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办了第一个学术论坛“纯粹哲学论坛”,倡导以无前提、无偏见的独立学术精神研究第一哲学的基本问题,邀请所内外、国内外的相关学者进行专题报告与深入交流。对于推动中青年学者深入研究基础问题,维护与发扬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论坛的影响下,相续产生了一系列论坛和读书班。
2. 从2003年开始在哲学研究所主持了“康德哲学研究班”,以德、英、中等版本相互参照进行深入研读与阐释。参与者除哲学所的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生外,还有文学所、历史所、法学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与研究生。
3. 策划并组织出版了“纯粹哲学丛书”。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回应,《文景》杂志在2008年第12期开辟了专栏进行评论与介绍。丛书的部分图书在2004年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4. 策划并参与组织了2006年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与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的研讨主题及相关事项。
主要著述
已出版的学术专著:
1. 《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2第2版)
2.《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8年修订版)
3.《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可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江苏凤凰出版集团,2008年)
4. 《中世纪哲学》(中国社科院学术版八卷本《西方哲学史》之第三卷,主编及主要撰稿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5.《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主编,与宋继杰等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已出版的学术译著:
《维特根斯坦全集》之第二卷《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小组》(与郭大为合作),2003,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
1 《真理的本质与本质的真理──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
2 《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学术与语言》(载《哲学研究》2000年第7期)
3 《犹太哲学:一种命定的宗教哲学》(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2期)
4 《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载《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3期)
5 《什么是哲学?--兼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载《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3期)
6 《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 《自由与权利--论康德的政治哲学》(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8 《圣经与哲学--论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载《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
9 《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载《浙江学刊》2003年2期)
10 《科学的限度与人文-信仰的空间》(载《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11 《如何理解上帝:从证明到相遇?》(载《浙江学刊》2000年第4期)
12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及其真理观》(载《哲学门》2000年第2期)
13 《我们在生-死之中──兼论列·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4 《一种飘浮的存在论:关系实在论的困境》(载《哲学门》2000年第2期)
15 《我们离近代有多远?──我的近代观》(载波士顿《美中社会和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16 《本相与角色的存在论区分》(载《复旦哲学评论》2004年第1期)
17 《康德哲学的使命:为知识与权利奠定基础》(载《人民日报》2004年7月23日)
18 《论爱与自由--兼论基督教的普遍之爱》(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19 《两种正义观与两种立法精神》(载《江苏征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0 《自由:现代性社会的最高原则》(载《社会学家荼座》2008年第4辑)
21 《三位一体与人类的心灵结构》(载〈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2 《人要不死,又将如何?》(载《文景》2008年第3期)
23 《康德的政治哲学》(3万字,载八卷本《西方哲学史》之第六卷《德国古典哲学》2005年12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24 The Starting point of universal ethics:free individual or relational charact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2007)
25《拒绝耶稣的理由》(载《浙江学刊》2009第4期)
26《人权与社会正义》(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7 《爱与第三位格》(载《世界哲学》2009年,第2期)
28 《康德论证自由的知识论进路》(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第六期)
29 《论“纯粹理性批判”如果成为基础形而上学?》(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0《从实践哲学的自由到存在论的自由》(载《浙江学刊》2011年第1期)
获奖情况
1. 《真理与自由》,获2004年中国图书奖;
2. 《中世纪哲学》,(作为八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之第三卷)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至2007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3. 《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及其真理观》、《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分别在1999年、2001年、200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