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义 简历 - 名人简历

赵学义 - 简介

赵学义,女,京韵大鼓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出生于1944年1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月廿三日;逝世于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享年62岁。

赵学义 - 生平

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先从师桑红林,后又得骆玉笙亲授。1961年正式拜白云鹏入室弟子阎秋霞为师,成为白派京韵的第三代传人。

赵学义天资颖悟、学习勤奋,40年的舞台实践,各方面的吸收熔铸,使她在继承和发展白派京韵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鼓曲音乐改革方面,她锐意创新、辛勤耕耘,成果丰盛。这在她个人新演唱的曲目和为其他演员新谱写创作的众多不同曲目中均有出色的展示。

赵学义的演唱,充分展现了白派的委婉精致、朴实清雅的风格,更突出显示了女性心怀、注重抒情的表叙。她的内在情感、文化气质、细腻传神的表情、简约准确的动作,使词、曲、唱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听来亲切柔美,摇曳多姿。

1997年由天津文联等单位举办了“赵学义曲艺教学暨音改成果展示演出”及研讨会。1999年她荣获天津市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她演唱的《宝玉娶亲》荣获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赵学义韩宝利鼓曲音乐创作集》于2003年出版。她同时兼职艺术教学,自北方曲校建校之日起,担任兼职教师,在培养青年鼓曲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亲传弟子有于会江等。

赵学义 - 艺术道路

赵学义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由京韵名家桑红林开蒙,专攻京韵大鼓。她进入白氏门墙后,得到阎秋霞亲传,学习了很多白派代表曲目。赵学义天资聪颖,刻苦钻研,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领悟了白派京韵艺术的风格韵致。在她近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宗白、学阎,结合自身条件发展创新白派艺术的道路。

赵学义 - 艺术特点

赵学义的艺术追求不是一味地学阎、像阎,做阎秋霞第二,而是以自己的优长为白派艺术增添魅力。在著名词作家朱学颖的帮助下,她着手对传统唱段裁汰冗词,赋予新的生命,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在革新唱腔上她广泛借鉴,刻意出新;在表演上她吸收其他流派名家的表演程式,恰倒好处地用来刻画人物。多年来,她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潜心调制白派新腔,大胆尝试丰富舞台表演,把一个面貌全新的白派京韵大鼓呈现在观众面前。

传统唱段《宝玉娶亲》经过赵学义的重新设计而再现活力。她在描写新人洞房富丽堂皇的场面一处,重新谱制了唱腔,有力地烘托了喜庆热闹的场面,与悲剧结局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故事的悲情达到了积聚待发的效果。而在“我的林妹妹(呀),我怎么(可)就见不着(啦)”一句,她成功地化用了奉调大鼓的唱腔,极力渲染了贾宝玉痛失林黛玉后呼天抢地的悲嚎,从而把悲剧推向了高潮,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拿手唱段《宝玉哭黛玉》更有匠心独到之处。尤其是“进园来哪里还像那当初的景”一“落儿”,赵学义在此处的表演颇具艺术魅力。她首先加快了唱腔的节奏,借以表现贾宝玉闻听林黛玉归天后恨不能一步赶到灵前,来到潇湘馆见万木凋零惨不忍睹的无限悲伤心情。在这里,她全部使用悲调、哭腔来处理唱词,辅以愁苦的眼神、颤抖的手势。更为绝妙的是甩板处“但不知倚栏的人儿(呀)在哪一搭”一句,“呀”字的处理使用了带有哭声的拖腔,“在”字轻轻带出后她跺了一下台板,这一跺不仅正是“板”的地方,而且极准确、生动有力地宣泄了贾宝玉幽怨愤懑已极的情绪。赵学义在此段中的唱腔和表演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可说是对白派京韵艺术的一个创造和贡献。

赵学义 简历 - 名人简历(图1)

赵学义 - 艺术创新

白云鹏的弟子以及私淑者决非阎秋霞一人,但今天人们只记住并认可了阎。为什么?因为她继承并发展了白派,并为人们所接受了。赵学义的创新有不少也为人们所承认了,如:《宝玉娶亲》里借鉴奉调大鼓的“我的林妹妹啊——”一句;《哭黛玉》中“进园来”一落儿,从情绪、语气到表演的重新安排;《凤仪亭》中“遥望亭轩如图画”一落儿的唱腔设计,等等,都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奉为白派创新的经典。现在,王莉演唱的《宝玉娶亲》和《哭黛玉》,从词句到唱腔都是赵学义的路子,并且已为大家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学义的某些唱腔离白派简约、平实、拙朴的风格远了,典型的如《哭祖庙》。

赵学义有不凡的音乐才能,她不但改革白派音乐唱腔,而且在刘派京韵大鼓(如为小岚云设计《刘胡兰》、《逼上梁山》的唱腔)、骆派京韵大鼓(如骆老的《万里春光》)、梅花大鼓(如为籍薇设计《黛玉葬花》、《二泉映月》、《吉他魂》等)以及众多的鼓曲节目的音乐设计上都有成功的尝试。可以用“创新”二字来涵盖赵的艺术成就。

赵学义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为传统曲目拟制新腔,更多的则是体现在用新腔演绎新曲。我们耳熟能详的如《黛玉惊梦》、《元春省亲》、《赠帕题诗》等等。此外,她还有十回系列京韵大鼓《梁祝哀史》;还有散见于《鉴湖女侠》、《江郎才尽》、《中山莲》、《妙玉奉茶》、《绿衣女》等等各个曲目中的音乐革新创作。而“曲艺歌”(如曾经作为天津文艺台“曲苑大观”节目的开始曲)纯属是赵学义的发明。

赵学义 - 悉心育人

赵学义是当之无愧的曲艺教育家,她教过的学生太多了,而向她问艺的专业、业余演员以及广大曲艺爱好者就难以计数了。她不仅传承白派,而且深得刘派(桑老开蒙并为其授艺多年,得侯月秋教益颇多尤其是《金定骂城》一曲更是得到侯的真传,与孙书筠共事多年也深受其影响)、骆派(曾跟骆老学艺,正式学过《击鼓骂曹》、《祭晴雯》、《将相和》、《黄继光》等)的三昧,她的单弦歌来也有滋有味,还跟田荫亭、周麟阁学过西河大鼓和梅花大鼓等。赵学义的白派学生中小有成绩的有王莉、郑菲、于会江等等;其他曲种和流派的学生如籍薇、王哲、冯欣蕊等皆各领风骚。现曲艺团青年队的杨杰、李莉、李玉萍、王洪亮等皆受过其点播,中国北方曲校94级小班的李畅(河南坠子)、李跃(西河大鼓)、尹甜(梅花大鼓)等都听过她的授课,并一板一眼地学习了《长征》、《丑末寅初》、《黛玉焚稿》等曲目。在教习演员的同时,她在培养乐队方面也立下了功劳,如她向伴奏人员讲解白派伴奏上在甩板前大叩弦、如何垫点儿、音符变化等。她对学生因材施教。比如,她教出的郑菲和王莉,虽然都唱白派,但风格迥异;她教张楠、王洪涛、于会江、吴宇等男学生,也是根据他们不同的条件来唱白派。现举二例略作说明。

在《哭黛玉》的首句“季秋霜重雁声哀”,张楠初学时完全按照“高腔儿”演唱,待其变声后则改为“平腔儿”;而教授于会江时则先按“平腔儿”使,变声后则改为“高腔儿”。她还教导学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身体状况、甚而是演出氛围,善于“变”和“化”,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在表演上,如对于《金定骂城》“头落儿”中“淡梳妆,香躯端正悬金剑;素征衣,酥胸斜扭跨银龙”的处理。她教男演员时特别在“酥胸斜扭跨银龙”处有别于她自己的表演,因为赵的动作突出了“酥胸斜扭”,作为男演员则应该表现“跨银龙”,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不同的处理。此外,对于不同形象和气质的演员,她也有不同的形体动作上的要求。总的一句话就是要“露巧藏拙”。按照这个原则,通过不同的“手、眼、身、法、步”的表现,来进行不同的表演。

赵学义 - 主要作品

《哭黛玉》、《宝玉娶亲》、《哭祖庙》、《凤仪亭》、《金定骂城》、《探晴雯》、《孟姜女》、《遣晴雯》、《黛玉焚稿》以及创编曲目《梁祝哀史》等。

赵学义 - 成绩

1997年由天津文联等单位举办了 “赵学义曲艺教学暨音改成果展示演出” 及研讨会。1999年她荣获天津市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她演唱的《宝玉娶亲》荣获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赵学义韩宝利鼓曲音乐创作集》于2003年出版。她同时兼职艺术教学,自北方曲校建校之日起,担任兼职教师至今,在培养青年鼓曲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赵学义 - 评价

与白云鹏、阎秋霞相比,赵学义演唱的白派大鼓音乐性更强、动作表演更丰富。赵学义不仅能原汁原味地演唱白派保留曲目,大胆革新传统曲目,而且拥有一批如《元春省亲》的代表新作。不仅如此,她在曲艺教学上颇有成就,为培养第四代白派艺术传人不遗余力。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