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医疗人员
个人简介
共和国中将傅连璋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早已声名远播,但他的夫人刘赐福襄助傅连璋,支持革命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刘赐福出生于1896年9月29日,7岁做童工,少年时免费就读于当地基督教会小学和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聘为长汀华英女子学校教师,同年与正在就读汀州亚盛顿医校的傅连璋结为夫妻。
红色护理员
傅连璋是中央苏区第一位红色医生,刘赐福则是红色护理员。
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达长汀县城,时任福音医院院长的傅连璋,亲自组织和负责对起义部队300多位伤病员的诊治,刘赐福主动挑起了护理重担,日夜照顾护理伤病员。她自己生活俭朴,穿旧布衣,吃咸菜干,却给伤病员“开小灶”,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营养,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鸡、鱼、肉等,亲自做成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菜肴,给伤病员改善生活,还把傅连璋的牛奶送给徐特立、陈赓等同志补养。当时陈赓多处负伤,膝关节被打碎,但仍然乐观,傅连璋给他治疗时,他忍着剧痛,有说有笑,看到他那么坚强,刘赐福深受感动,特为他精心护理,使他很快痊愈。
在福音医院,有一间“贺子珍产房”,当年贺子珍由傅连璋同志接生在这里生下孩子毛毛,母子俩都由刘赐福精心护理。
深厚的情谊
1934年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刘赐福为了照顾毛毛、邓颖超的妈妈和自己年迈的婆婆、幼小的三个儿子,服从组织安排,留在苏区。红军离开10多天后,邓颖超的妈妈被组织派人接走了,在苏区打游击的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妻子贺怡(贺子珍妹妹),找到刘赐福也把毛毛抱走了。
刘赐福与贺子珍的友谊是深厚的。1952年,在江西瑞金分别18年后,贺子珍在上海收到傅连璋信,得知刘赐福到上海小住,非常欢喜,当天中午即给当时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学医的傅连璋儿子傅维康写亲笔信。傅维康看到贺子珍派人送来的字条,即陪母亲到贺子珍家,大家见面后十分高兴。当时贺子珍坚持要求刘赐福在她家住几天,结果住了两周才让刘赐福回去。后来,刘赐福随儿子在上海定居,贺子珍常去看望。
严峻的考验
1934年冬,局势越来越险峻,江西军区政治部刘伯坚主任要刘赐福带着孩子到江西省于都去。刚到于都,又接通知要她赶快转移到赤鹅。转移中遇到大女儿维莲和女婿陈炳辉把她带到一间房子里,她准备住下来,随身带的150块银洋的生活费也装进枕套里缝好。放在床上后去煮晚饭,还没等饭煮好,刘伯坚主任派了两个民兵背着枪突然急冲冲赶来对她说:“国民党白军来了,赶快走!”这时已传来枪声,把她和孩子们吓懵了,当要取枕套等物品时,他们说来不及了。刘主任派来的人把她送到赤鹅后就回去了。这时她带着孩子,身边没有分文,连换洗的衣服也没有,只得饿着肚子慢慢走,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梅坑,当地群众热情安排她和孩子们吃住,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35年4月,她带着三个孩子几经磨难回到长汀,才知道婆婆已经去世,大女儿、女婿壮烈牺牲,四姐、六姐生活非常困苦。不久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兼长汀乐育小学校长詹嘉德(英国人)也从厦门返回长汀复办学校,聘请刘赐福到乐育小学教书,这样她及家人的生活基本安定下来。
一天,国民党军闯进刘赐福家,逼她把秘密回家的傅连赏交出来,凶神恶煞地审问她当地有哪些共产党人?红军撤走时带不走的东西藏在什么地方?红色医院的东西藏在哪里?她严守秘密始终说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就用粗木棍狠狠击打她的脊背,她忍着剧痛,坚贞不屈。敌人把她抓进监狱。后来经乐育小学校长担保方释放她回家。自觉为党献余热。
解放后,1951年刘赐福同志被聘为医院院长,她写信给卫生部贺诚副部长建议将福音医院改名,贺副部长回信改名为“汀州医院”。她在汀州医院工作到1955年退休时考虑到当时国家经济还有困难,所以没有领取退休金。九年多的生活费全由傅连赏和大儿子维光负担。1964年5月,刘赐福到北京,一天张鼎丞同志请傅连璋和刘赐福吃饭,交谈中得知刘赐福同志从1955年以来一直没有领取退休金,他说应按规定领取,即写信致福建省人民政府,让她补办了退休手续,1983年起,又按规定办了离休手续。
刘赐福同志离而不休。在晚年视力极差的情况下,还撰写革命回忆录。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中,傅连璋同志被林彪一伙迫害致死,尸骨未存,刘赐福同志及其子女也受到株连,大儿子维光也死于非命。但她对党坚贞不渝。1988年5月,刘赐福因病在上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