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夏季开花。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踏青活动。
《》
【宋代】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
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
宋·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是一首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倚楼而望,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思。
全词语言细腻,深郁多情,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移隋入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仕女图。
《》
【宋代】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
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
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记载贺铸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这首词的美丽清高,却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
【宋代】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离魂”句暗用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女离魂”的故事,推进一层写恋人的深情,最后两句以景作结,在淮南千山清冷的月光下,恋人的梦魂飘然而去,更衬托出词人凄苦的心境。这里着一“冷”字,使自然界的静态物景与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意相合,尤见词境凄冷奇绝。
《》
【宋代】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近多风雨。
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
宋·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作者与情人将要,难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愁与不舍。故作者作此词,意为送别相思之人,用以反映出有情人的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显在读者的面前。下片写别后的留恋与相思,愁绪无数,无法排遣,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