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侍郎,名骈,这诗是拿桃杏比,是把芙蓉比自己。天上的碧桃,调和了露水,就可以种植了;日边的红杏,倚靠了云气,便得到栽培了。独有芙蓉花,生长在秋江上面,只恨自己的时运不好,怎敢向着东风,怨它不让我开花呢。
2、《》
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心的朋友,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我们的心依然在一起。在路口分别时,我们可不要像一般小儿女那样哭鼻子啊。
3、《》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的日子。诗人冒着纷纷扬扬的细雨赶路,犹豫惆怅,几欲断魂。于是想要寻找酒家,喝酒驱寒消愁。恰好他问路的对象是一个牧童,这一设计非常巧妙,悠闲天真的牧童与急迫忧愁的旅客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诗人的困苦。牧童所指,是一座掩映于杏花之中的村庄,美丽的景色中掩藏着诗人要找的酒家,其中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4、《》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晨的春雨把城中洗涤得格外清新,不再尘土飞扬,旅店旁边的杨柳更加青翠了。请你再干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很难再见到老朋友了。
5、《》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野上的野草枯萎了,第二年又会重新长出来。野火焚烧也烧不尽它们,春风吹来,它们又会发芽、生长起来。
6、《》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选择了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即临行前缝补衣服,来表现母爱的深沉细腻。评价这首诗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最后两句的比喻,非常贴切。小草受到阳光的温暖照拂,才能长大,它难以报答阳光如此厚重的恩情;而母爱温暖博大,除阳光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象征了。
7、《》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中国古代以动植物为主题的诗歌,很少像这首诗一样单纯地描绘,往往都会借题发挥,进行或者说理,而对动植物的描写只是个引子。这首《咏柳》则不然,为咏柳而咏柳,立意新巧,讲究炼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整体形象,后两句写柳叶的细节,其中很多词的使用都别出心裁,如“妆”“丝绦”“裁”等等。
8、《》
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
碑在黄鹤楼,太白贬官到长沙去。经过这个地方,就到黄鹤楼中,做这首诗。一旦做了被贬的官员,前往长沙的途中,回望长安,早已看不见家乡了。偶然经过这座黄鹤楼,听得里面有人吹起玉笛来,这时候,江城正交五月,纷纷飘落着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