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巴塔耶 人物介绍

简介

他在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图书馆员是他终身的职业,但他的作品却不像他的职业所提示的那样冷静、刻板,处处流露出身经两次大战的欧洲人所感受到的动荡、暴力和痛苦。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理论著作有《内在体验》(L'expérience intérieure,1943)、《冥想的方法》(Méthode de méditation,1947)、《受诅咒的部分》(La part maudite,1949)、《文学和邪恶》(La Littérature et le mal,1957)和《色情》(L'érotisme,1957)。还有小说《眼睛的故事》(L'Histoire de l'oeil,1928)、《蓝天》(Le bleu du ciel)和《艾德沃妲夫人》(Madame Edwarda,1937)等。

人物生平

巴塔耶的童年无甚惊奇之处,如他自己所说,只是个“散漫贪玩的学生”,直到17岁他受洗开始信奉天主教,学业和信仰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虽然他之后很少提及他一战中短暂的(因结核病退伍)士兵生涯,但战争的暴力和死亡无疑让他对生命有了崭新深刻的认识。1920年他作为一名牧师被派往英法海峡怀特岛上的科尔修道院,在冥思苦想数月之后,神秘般地宣布自己“突然失去了信仰”。

在巴黎的古文书学校毕业后,巴塔耶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司书,这也成为了他的终身职业。他开始阅读尼采,并与诸多超现实主义者来往,但始终与超现实主义保持着距离。31岁时,他与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西尔维亚·马科莱丝结婚,并化名罗德·奥修暗地出版了他“臭名卓著”的小说《眼球的故事》,然而这本色情虐恋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直到作者逝世也只能在黑市袖口中流传(这让他既无名望也无财富上的收益,因为出版商始终拒绝为化名的他支付稿酬),但这部小说中所触及的欲望与死亡成为巴塔耶一生探寻和追问的两大主题。

在这之后,写作,编辑出版杂志和组织结集各种社会团体成为巴塔耶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直到1957年,巴塔耶的三本著作,《天蓝》、《文学与恶》、《色情》分别在伽利玛和午夜出版社先后出版,巴塔耶在文坛和学术界的声望逐渐为人所知。但也于是年,这个长期受结核病困扰的“爱欲与死亡的大师”(苏珊·桑塔格语)健康开始恶化,并于5年后病逝于巴黎。

相关评价

乔治·巴塔耶(1897-1962),法国当代思想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上承尼采并将其眼光投放到更远古的原始先民的时代,他下启拉康、福柯、鲍德里亚,为他们引出对理性、主体和有限经济的批判。

乔治·巴塔耶 人物介绍(图1)

然而长久以来,巴塔耶却始终被忽略在公众视野之外。但所有的这些进入巴塔耶的阻碍也恰恰正是其独特所在,如汪民安在他编辑的《巴塔耶文选》的序言中对巴氏做了足够精确的定位,说巴塔耶是“尼采的信徒,科耶夫的忠实听众,萨特潜在的对手,布朗肖和列维纳斯的同道,后结构主义者———福柯、德里达、鲍德里亚、克里斯蒂娃等———频频致敬的先驱……”。

在这位思想界大师50周年逝世纪念的日子里,法国的出版界和学术界纷纷开始重新编辑出版关于巴塔耶的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巴氏于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长文《耗费的观念》的导读单行本的出版。

它的导读者佛朗西斯·马尔芒德说,“这是一篇根本性质的著作,它的奠基性和开创性是不言而喻,它开启甚至可以说囊括了巴氏之后的所有文本,所有写作的动机。那些悖论的经济学、色情、牺牲、无理性、缺失性交换统统来源于u2018耗费的观念u2019。”

《耗费的观念》是巴塔耶“普遍经济学”的引子和基础,他批判了我们在世俗世界通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等价交换”的观点,在以人类学为工具的历史考察中,他发现,除了生产性的消费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生产性”的消费,比如原始宗教意义上的祭祀和牺牲。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将地球上的能量作为一个相关性的整体来考量,因此无限的生产、扩充和囤积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我们不加以平衡,这种冗胀最终会导向悲剧式的耗费。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